鏡頭基礎 - 瞭解相機鏡頭
本文翻譯自Exposure Guide
採重點式翻譯,並非依順序逐字翻譯,若有疑惑請參考原文。
採重點式翻譯,並非依順序逐字翻譯,若有疑惑請參考原文。
鏡頭的發明賦予攝影 - 讓使用者可以用觀景窗來構圖 的特質。相鏡鏡頭具有失真的天性,使用者必需接納這一特點,讓自己的視野和底片或感光元件一樣。
1. 焦距(The Focal Length)
- 焦距是鏡頭最主要的特徵
- 鏡頭的焦距的定義是當焦點在無限遠時,鏡頭的光學中心和相機感光元件(或底片)的距離
- 要瞭解焦距的定義,需要先定義光學中心(Optical Center)
- 鏡頭的光學中心是光線進入鏡頭後,被假設相交於鏡頭內的一個點(通常是一個點)
- 短焦距鏡頭有較廣的視野,較少的放大倍率
- 長焦距鏡頭有較窄的視野,較大的放大倍率
- 在數位單眼相機上,可交換的鏡頭焦距的單位是公釐(Millmeters)
- 鏡頭的焦距通常都會印在鏡頭環上,旁邊還會有鏡頭接環的口徑

2. 鏡頭規格(The Lens Ratio)
- 在鏡頭的最前端,可以看到代表鏡頭最大光圈的一些數字(1:2.8, 1:2.8-4, 1:3.5-5.6, 等)
- 光圈決定鏡頭會送多少光量給感光元件
- 較小的數字是最大光圈值,即鏡頭在亮度上的品質
- 高品質變焦鏡頭,在焦距範圍內的光圈是固定值
- 例如:35mm時的光圈是f/2.8,80mm時的光圈也是f/2.8
- 品質較差的鏡頭,光圈值會隨焦距變化,從廣角端到望遠端,至少會少一級亮度
- 例如:28mm時的光圈是f/3.5,80mm時的光圈是f/5.6
- 鏡頭的光圈數字愈小(廣角端的最大光圈),是品質較好的鏡頭,可以有更多的使用空間
- 例如,這種鏡頭的進光量較大,允許在低光源下拍攝時,仍有一定品質的曝光
- 進光量較大的鏡頭可以拍出很淺的景深
- 鏡頭的光圈是f/2.8或更大時(數字更小)是專業級鏡頭,價格會較貴

3. 標準鏡頭(Standard/Normal Lens)

- 標準鏡有固定的焦距(50mm, 85mm, 100mm),且視角和人類眼睛看到的相同
- 在35mm底片和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,50mm鏡頭被認為是標準鏡
- 較長的焦距(85mm或100mm)是理想的人像鏡
- 配上大光圈,可以柔化背景細節,將主題凸顯出來

4. 廣角鏡頭(Wide Angle Lens)

- 和標準鏡相比,廣角鏡的焦距較短(10~42mm),可以拍出比人類眼睛廣角的照片
- 廣角鏡適合用在拍攝戶外風景或團體照
- 事實上,廣角鏡可能是唯一不用省略影像中其它重要元素的方法
- 廣角鏡可以拍出較深的景深

5. 遠攝鏡頭(Telephoto Lens)

- 遠攝鏡頭(100mm ~ 800mm)可以拍出比人類視野窄的照片
- 這種長鏡頭可以壓縮距離(且壓縮深度),並拍攝遠端的特定物體
- 景深會較淺
- 有時可以拍攝視野外的景觀
- 遠攝鏡頭適用在野外、人像、運動、記錄片
- 遠攝鏡頭可以讓使用者拍攝距離很遠外的主題

6. 變焦鏡頭(Zoom Lens)

- 變焦鏡的焦距是可變的
- 一些變焦鏡的範圍可以介於廣角鏡和遠攝鏡之間(例如 24 ~ 300mm)
- 所以用途廣泛
- 可變焦距的代價是光圈,因為鏡頭構造的關係,限制了進光量
- 除非想花大錢,否則只能放棄鏡頭的速度

7. 魚眼鏡頭(Fisheye Lens)

- 魚眼鏡頭是特殊的廣角鏡,利用將直線變成曲線來提供超廣角的畫面
- 魚眼鏡頭有時會產生圓、凸、橢圓的畫面,並產生180°的畫面
- 魚眼鏡頭的焦距範圍在7~16mm

8. 微距鏡頭(Macro Lens)

- 微距鏡一般用在近拍或放大(Macro)攝影
- 微距鏡在焦距在50~200mm
- 微距鏡拍出在焦距內的主題很銳利,焦距外的背景很模糊的照片
- 這種鏡頭可以讓攝影師拍出原尺寸或放大的主題照片,像是黃蜂、蝴蝶和花

9. 移軸鏡頭(Tilt-Shift Lens)

- 移軸鏡讓使用者控制消失點,所以拍攝建築物時,可以調整畫面的角度,讓部份的光線無法聚焦,產生一種不正常的畫面
- 補充:拍起來的畫面會像模型
- 移軸鏡也可以讓使用者選擇畫面的焦點,只有畫面中的特定範圍是合焦,其它範圍會是失焦的狀態

10. 避震鏡頭(Image-Stabilization Lens)
- 這種鏡頭內含小型陀螺儀穩定感測器和伺服啓動器
- 在長焦距鏡頭或低光源環境,且需用慢速快門來有效曝光時,可用避震鏡頭來處理相機晃動
- 避震鏡頭在慢2~4級快門速度時(曝光更久4~16倍)是最基本的要求
11. 結論(Conclusion)
- 有很多種鏡頭可以選擇,可以讓使用者拍出不同的影像
- 部份的攝影創作者,選擇用正確的鏡頭來補捉他所看到的世界,或他想表達的意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