測光模式 - 瞭解測光模式
本文翻譯自Exposure Guide
採重點式翻譯,並非依順序逐字翻譯,若有疑惑請參考原文。
採重點式翻譯,並非依順序逐字翻譯,若有疑惑請參考原文。
要掌控相機前的第一件事,除了安裝記憶卡,要知道如對你攝影的主體測光。 DSLR都內建TTL(Through-The-Lens)測光機構,可以量測周圍或是主體上的反射光。 在瞭解數位攝影和正確曝光時,TTL測光是你最好的朋友。 掌握好測光可以讓您的攝影技術大幅提升。
1. 為何測光這麼重要?
- 掌握好測光,能讓照片表現出細節、色彩、明暗對比、結構
- 我相信在你測試相機時,已拍出不正確曝光的照片(誰沒拍過呢?),並看到過曝造成照片的部份細節不見了
- 在數位攝影時,過曝成死白的相片,資訊就遺失了,一定沒辨法補救
2. 中央加權測光(Center-Weighted Metering)

- 使用這個模式時,相機由觀景窗畫面的中央測量亮度(也會參考中央以外的亮度,但電腦會認為較不重要)
- 這個設定讓相機著重畫面中間的主體,不受畫面兩旁或背景明暗的影響
- 這個設定適合主題在畫面中央時,如實物、人像、睡覺的貓或是發生事故後壞掉的頭燈
3. 點測光(Spot Metering)

- 透過DSLR的鏡頭看到的畫面,通常會幾個對焦點或中央標記,這些點都很小
- 畫面中的對焦點有時是可以選擇的,可用該點的亮度作為樣本,決定曝光值
- 在計算曝光值時,對焦點以外的明暗度都會被忽略
- 這個設定適用在主題只佔畫面很小的比例、或背景物件的亮度會影響主題,而攝影師想拍出近似他肉眼看到的畫面時
- 很多相機允許使用者選擇要使用那一個點,給使用者更多的彈性和控制
4. 部份測光(Partial Metering)

- 部份測光會著重在量測觀景窗中心點的亮度
- 不像中央加權測光,由畫面中取多個值,並給中心點較大權值平均
- 可以把部份測光想像成點測光的延伸,只是量測的區域是固定的而且較大
- 部份測光的量測區域約觀景窗畫面的10%
- 點測光的量測區域約觀景窗畫面的2.3%
- 部份測光在主體需要準確曝光,但主體卻極度背光時很有用,可以讓主體正確曝光,但背景會過曝
- 在特定環境攝影下,部份測光能讓使用者更準確的控制曝光
5. 多區測光(Multi-Zone Metering Mode)

- 多區測光(也叫矩陣、評價測光)是一般TTL測光的預設值
- 在計算測光值時,會使用畫面中的每個點,然後運算出最重要區域的亮度的近似值
- 相機內的電腦在處理矩陣時有很多作法,使用多少點來組成矩陣也不盡相同(例如6點矩陣、9點矩陣)
- 多區測光是最基本的設定,也是最沒差別的設定
- 適用在亮度大致相同時,像是風景,沒有過亮或過暗等會欺騙感應器的環境
6. 設定建議(Recommended Settings)
- 先用觀景窗檢查畫面
- 如果亮度很平均,使用多區評價測光模式(多區測光)
- 如果要拍攝的人物或主體有很亮的光源,例如後面是太陽,則使用中央加權平均測光模式
- 如果要拍攝的主體是畫面中最有意義的部份,使用點測光模式,也可以考慮部份測光模式
- 確認你瞄準的目標主體是在觀景窗看到的畫面中央
7. 結論(Conclusion)
- 測光是相機的關鍵功能之一(雖然你可能都是用手持的測光表)
- 測光是決定曝光值的關鍵
- 攝影就是用光來書寫(Writing with light)
- 使用錯誤的測光模式不會使你拍的每張照片都失敗,但如果掌握了測光模式,就可以避免拍出曝光不足或過曝的照片,或是用奇怪的曝光拍出奇怪的畫面